close
看到一個先天性心臟病的網頁

http://www.ccft.org.tw/html/know/know01_02.html

終於弄清楚心房中膈缺損ASD心室中膈缺損VSD了...

心房中膈缺損(ASD)


左、右心房中隔有了破洞的時候,稱為「心房中隔缺損」。因左心房壓力較大,部分乾淨血會循著破洞沖到右心房。這些多餘的血送到右心室之後,仍然要再送到肺部,如此右心的工作量增加了,經年累月便造成右心的肥大,而送往肺部的通道-「肺動脈」-也因此膨大。

病童在嬰兒期不易出現症狀,但隨著年齡的增加,如果血液流量增大,送到肺部的血液增多,造成肺部充血,小孩會有呼吸急迫,運動時呼吸困難或疲倦的現象,且易罹患上呼吸道的感染,而右心也越來越擴大。當右心擴大到一個程度,心臟衰竭就出現了。

病童
此種缺損多是單獨存在,很少再合併其他畸型。開刀成功率相當大,手術過程也相當簡單。目前醫界的主張是,如果發現了此種缺損,即使沒有症狀(若分流量Qp/Qs比超過1.5),也該在孩童期,學齡前開刀修補。近年來由於心導管的技術不斷的進步,直徑小於三公分第二型的缺損,也可以選擇使用「安普拉茲心房中隔缺損關閉器」來關閉缺損,是一種較為簡便的治療方式。

當心臟病童僅是小型心房中隔缺損時,是不需要限制活動的。若病童有明顯的肺高壓或有右向左的分流情形,僅能從事「輕度等長-輕度動態運動」的運動。若已發生嚴重明顯發紺及大量右向左分流,則病童不適合進行任何運動。心房中隔缺損修補後如果沒有肺高壓、心律不整或心臟功能不良等情形,病童於修補後六個月就可以不再限制活動了。


心室中膈缺損(VSD)


左、右心室間的中膈有缺損時,稱為「心室中膈缺損」。這個缺損對心臟的影響就是使左心室部分含氧的鮮血經由此沖向右心室,結果左心室要打到全身的血液量減少,營養供應因此不足,造成發育不良;而右心室的工作量卻因此增加了。而流向肺動脈到肺部的血也同時增加,這些額外的負擔,不但是浪費,而且也造成心臟的肥大,進而發生心臟衰竭。

在新生兒期,由於右心與肺動脈的壓力稍高,可以阻擋左心沖過來的血,所以出生第一個禮拜內,可能還聽不到心雜音。出生第一個月內,因兩邊交通流量尚不大,即使缺損很大,很少有心衰竭。心室中膈的缺損,因位置與大小的不同,造成的影響也不同。小的缺損對小孩常沒有什麼影響,大約有1/3到一半的病人,此缺損會自動癒合或變小。中等以上的缺損可容許較多的血量由左心室沖向右心室,使右心額外負擔增加更多,流到肺部血液多,壓力也就增加,結果造成「肺動脈高壓」,心衰竭也就發生了。若缺損很大,此類嬰兒早期即可發生心臟衰竭,在大哭或呼吸道感染時,偶然可見到發紺現象,這類小孩常死於呼吸道感染及心衰竭。

一旦被發現有心室中膈缺損雜音,應該帶給小兒心臟專科醫師診查,為小孩估計破洞大小、位置、心臟狀況及右心、肺動脈壓力是否有增高趨向,來決定繼續觀察或須藥物治療,甚至安排心導管術,進一步鑑定,或開刀矯正。倘若缺損不大,且為膜邊型(第二型),大部份病人是不需開刀,不過須長期追蹤。對患心室中膈缺損的小孩,不必太限制他們的日常生活。但在治療牙齒、拔牙、摘除扁桃腺、咽喉手術、胃腸、泌尿發炎時,要小心處理,因為心臟有缺陷,細菌容易從外表一個小病灶,跑到心臟去,造成細菌性心內膜炎。

若心室中隔缺損很小,心臟功能又正常,患者則多能從事劇烈的運動,因此中、小型缺損的病童沒有活動限制。至於大型心室中隔缺損的病童僅能進行「輕度等長-輕度動態運動」的運動,而且必須等到修補手術後六個月,才能取消運動限制;如果手術後仍殘留有中、大型缺損或肺高壓、心律不整等變化,仍然要限制運動(限制輕度等長-輕度動態運動)。




我是後面這個,心室中膈缺損。


看了上頭那個連結,介紹各種先天性心臟疾病,我發現,心臟真是個不聽話的器官...

怎麼會有這麼多問題呢?!



還有,最上面那個連結,來自
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裡頭有許多重要的心臟疾病資訊,很有參考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o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